强化风险意识 谨防电信诈骗

文章作者:系统管理员文章发布时间:2023年11月21日

 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,互联网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,他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,通过远程、非接触等方式骗取公私财物,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。电信诈骗手段翻新速度极快,常见手段如下:

  一、冒充购物网站/电商物流客服诈骗

  诈骗分子获取网站平台客户购物信息后,冒充网购或物流客服、财务经理联系客户,称近期购买的商品出现质量较差、订单出错或包裹丢失、损坏等问题,可以用商家购买的购物保险获得双倍赔偿,添加QQ、微信或其他具备语音视频功能的社交软件、会议软件。诈骗分子向受害人发送实为钓鱼网站的“理赔”链接、二维码,要求受害人填写个人信息、银行卡号、密码、验证码,将卡内资金转走,实施诈骗。或谎称受害人没有开通理赔服务,要求其登录支付/购物/手机银行等软件搜索各类网贷产品进行操作,以各种理由引导其将部分款项提出后,将扣掉理赔款后的剩余部分转到指定账户,随即表示因受害人操作不当导致理赔服务无法完成,继续诱使其在各大网贷平台提现、转账。

  二、刷单诈骗

  诈骗分子通过短信、电话、社交平台和视频平台等渠道发布兼职刷单的信息,以工资现结、操作简单、居家办公、场地灵活来引诱受害人,下载指定“工作任务软件”,首先引导完成金额较低的任务,并返还几元钱佣金,再引导做佣金更高的任务,以完成多个任务才能结算为由,拒绝给受害人退还刷单金额以及结算佣金。

  三、贷款诈骗

  诈骗分子通过电话、短信、QQ群、微信群、视频软件等渠道发送贷款或办理信用卡等推广信息,称其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,以无抵押、无担保、低利率为诱饵,诱骗受害人在钓鱼网站填写银行卡号、身份证、密码、验证码等信息,提交“申请”,获取银行卡信息后,篡改受害人填写的银行卡号,并称卡号错误造成账户被“冻结”,需要交纳费用,诱骗受害人转账“解冻”,实施诈骗。

  四、投资类诈骗

  诈骗分子通过短信、QQ群、微信群、社交平台等渠道发布投资理财消息,引诱受害人参与,或通过伪装的身份在各类婚恋网站、交友平台结交、引诱受害人,成为好友,与受害人聊天加深感情,逐步获取受害人信任。获取信任后,大肆宣传投资理财网站某项目收益高、周期短,同时散布有人员已获取高额收益的虚假消息;或谎称自己掌握某个赌博/理财投资网站的漏洞,邀请受害人与自己一同投资,哄骗受害人先小额试水,获利后再次哄骗其加大投资金额,在受害人投资后下刀“杀猪”拉黑走人。

  五、销户、征信类诈骗

  诈骗分子冒充网贷平台客服联系受害人,称其曾注册网贷平台或身份信息被他人盗用借贷,有贷款记录,需要配合注销账号,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。诈骗分子通过添加受害人QQ、微信或其他具备语音视频功能的社交软件、会员软件联系方式,发送伪造的“营业执照”、“客服工作证”、“银监会XX号令文件”等获取受害人信任,以完成“清零”和“销户”为由,引导受害人从涉及平台和其他各大网贷平台借贷,并转账到指定银行账号,实施诈骗。

  六、冒充公检法诈骗

  诈骗分子冒充公安局、法院、通信管理局、工信部、社保医保工作人员联系受害人,称其名下的手机号或银行卡涉及某起重大案件;或冒充运营商、银行、保险公司客服等身份联系受害人,称其名下手机号、银行卡或支付软件账号涉及发送骚扰/违规短信、借贷逾期,需接受调查。随后以帮助快速报案为由,在线转接至“公安局”电话。冒充异地公安添加QQ、微信或其他具备语音视频功能的社交软件、会议软件联系方式,向其发送伪造的“警官证、警局照片/视频、逮捕令”证明身份、开展线上笔录,最后引导其将资金转入“安全账户”接受调查核验,并要求受害人全程遵守保密原则。

  七、游戏类诈骗

  诈骗分子在热门游戏里蹲点向全服务器的玩家进行喊话,以低价充值游戏币、低价售卖或高价收购游戏装备/账号吸引受害人受害人主动联系喊话小号后,对方会引导玩家在支付宝、微信等支付平台直接转账,或者通过虚假“第三方平台”交易。转账或支付后,拉黑受害人、跑路失联,完成诈骗。

  八、色情服务诈骗

  诈骗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做推广,主动在社交平台上与受害人发起会话聊天,通过发送下载app的二维码以及对应的邀请码,要求受害人下载安装“色情软件”,以色情服务为诱饵,抛出蝇头小利获得信任,由美女客服引诱受害人在平台上充值,并承诺完成充值不仅可以获利,还能获取免费观看色情视频或色情服务。

  九、返利诈骗

  诈骗分子搭建购物平台,并设立返利活动,通过社交平台发布红包返利规则,如按10倍返还投入金额。初期引诱受害人投入较低金额尝试,并按照约定返还,待受害人投入更高金额后失联。

  十、养老诈骗

 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,老年人在医疗、保险、保健食品等诸多养老领域产生了更多的需求,而诈骗分子以提供养老服务、投资养老项目、销售养老产品、宣称以房养老、代办养老保险、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,诱骗老年人将抵押房屋获得的资金购买其推介的所谓理财产品;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骗取信任后,以高利息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骗取老年人投资或提前返利;诱骗老年人购买价格虚高的保健品或假冒伪劣产品;诱骗老年人预交养老服务费用、购买养老床位等等,实施诈骗或非法集资。

  防骗三大招数,助您识破骗局

  一是保护个人信息,防止遗失泄露。请保护好证件号码、银行卡号、账户密码、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,不要随意告知他人。

  二是强化风险意识,牢记“六不三问”。做到不轻信、不汇款、不透露、不扫码、不点陌生链接、不接听转接电话;遇到情况,主动问警察、主动问银行、主动问当事人。

  三是时刻保持冷静,及时报警处理。若发现自己遭遇电信诈骗,应尽快拨打96110或到就近派出所报案,配合警察进行笔录。准确记录犯罪嫌疑人的账号、账户姓名等相关信息,保存好与犯罪分子的聊天记录、汇款或转账凭证,有效协助警方破案。